走进民企看发展丨“挑剔者”王勇:做好药 就是不能放过一点瑕疵
时间:2024-12-19 10:36:16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12月19日电(记者 唐娟)“时不待我,数一数,还有几天就到2025年了,能不急吗?”

日前,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圣和药业”)又一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如何让这款抗癌药物从实验室走向更多迫切需要救助的患者,对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勇来说,是一场全新考验。

“着急,挑剔。”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中,王勇如是评价自己,“一家数千人规模的企业经营者、掌舵人,是不可能佛系的。在做药这件事上,我对员工的要求高,对数据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对于创新药,每一个指标都得是好的才是好,有一点瑕疵我也不会放过。”

“把药做好、做出好药”

“圣和人的使命,其实就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把药做好、做出好药。” 王勇说。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王勇年轻时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科研上,这也让圣和药业多了一份创新和科研的基因。

目前,圣和药业有30余个新靶点新机制的Ⅰ类创新药项目在研,主要聚焦抗肿瘤领域,10余个Ⅰ类靶向创新药分别处于临床研究申报生产、即将完成临床研究或正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的状态,企业已发展成为以研发为核心、快速成长的创新型药业代表。

“对于一家药企,如果只做仿制药,今天能活着,明天还能不能活着,不知道。做创新药,就相当于让企业装上了马力更大、更可持续的发动机。”

谈到创新药,王勇滔滔不绝,“你看这款今年刚刚获批上市的化学Ⅰ类创新药,它完全可以和国外的同类药媲美,甚至能覆盖更多患者。我对这款产品的未来非常看好,期待它能给更多患者带去福音。”

在他看来,创新药就是能把那些已经几乎无药可治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药。“尽管做出这样的药很难,但我相信只要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再用正确的方式去走,总会做出来的。”

王勇也始终关注着国内创新药的发展环境,“这些年,集采药品确实让仿制药厂家的利润有所压缩。但随着仿制药采购费用比例有所下降,自然腾出更多空间、更多费用去采购创新药,给了创新药企更多的机会,促进大家往创新药去转型。”

度过了大半生的制药人生涯,钻研“如何做好药”,早已成为王勇心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筑巢引凤,把钱分好”

作为一家以创新为源动力的制药企业董事长,王勇对“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观念深以为然,这也与他早年出身于高校实验室的经历息息相关。

高中毕业机缘巧合进入了中国药科大学学习,毕业后刚工作没多久,王勇又因各种原因被学校调回。

“此后的4年高校科研工作,至少有700多天是在实验室通宵做实验。” 700多个通宵学到的本领,为王勇的创业打下了基础。“离开学校后的一年里,通过给其他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让我还没来得及拿到去大企业就职的机会,就已经赚到了创业‘第一桶金’。”王勇告诉记者。

如今,当面对中国药科大学的学弟学妹时,王勇讲述了自己作为科研人的体会,“做一个努力奋斗的人是不会吃亏的,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本事将会是你所拥有的最大的财富。”

也因此,科研出身的王勇特别重视创新药研发与临床研究方面的产学研医合作。近年来,圣和药业分别与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合作,与母校中国药科大学设立了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直接搬进校园,学校的实验室、设备、高层次人才全部对企业开放,有新成果转化项目了、遇到技术难题了,可以无缝对接。”

王勇认为,产学研高效贯通,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是中国医药产业极为重要的创新途径。“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科研一线情况,高校科研机构也能更了解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放大组合型研发优势,强化临床研究转化,加快推动创新产品面世,培养更多下一代的制药人才。”

“圣和药业是如何吸引人才的?”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勇回答,企业发展人才先行,要引来凤凰,就要筑好巢。把房子盖好一点,仪器设备配备齐全,才有可能吸引人才。在此基础上,企业挣了钱首先想到的是回馈给人才,先让人才挣上钱。“企业经营者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钱分好。”

干一行爱一行,才更实际

“爱一行学一行干一行固然很好,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才更实际。” 王勇早年梦想是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没想到最后成为一家制药企业的创始人和经营者。

风雨兼程创业路,王勇有取得成果时的喜悦,更多的是“回首向来萧瑟处”的坎坷和磨难,但他相信“天道酬勤”。“我已经快60岁了,每天工作时间不会低于15个小时。我从没有逼自己去努力,当你热爱一件事时,你为它付出的一切都是幸福的。”

王勇坦言,勤奋一方面是体力要扛得住,更重要的是需要充分的聚焦:专心、专注、专一。“圣和药业跟国内外的优秀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得继续勤奋,才有可能缩小距离。”

“和欧美药企相比,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王勇说,“圣和现在好像还不错,但离成功还很远,甚至,我认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成功,但只要竭尽全力地去努力,也许可以离成功更近一点。我也总觉得,圣和离破产不会超过三个月,这种危机感会逼迫着我每时每刻都不能放松,总是希望多付出一点,也许企业能活得更久一点。”

“努力在我,功在后人,利在千秋。抱着这种态度,并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圣和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在专访的最后,王勇对企业成功的定义是,“与世界著名药企比肩而立之时,或许可以说圣和离成功又近了一点。”(完)

标签:

最新
  • 走进民企看发展丨“挑剔者”王勇:做好药 就是不能放过一点瑕疵

    中新网南京12月19日电(记者 唐娟)时不待我,数一数,还有几天就到2

  • 派息是什么意思?分红和派息有区别吗?

    派息是什么意思?分红派息,就是指企业以税前利润,在填补上年亏本、

  • 1300余名跑者畅跑秦巴山脉 山水间乐享运动之趣

    中新网陕西安康12月8日电 (记者 张一辰)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余名越

  • 2025年上海将增设28个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专业

    中新网12月6日电 据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消息,根据《上海市

  • 京台青年在卡丁车赛上演“速度与激情”

    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陈建新)紧握方向盘,控制油门,入弯

  • 股票的年线如何看?跌破年线的股票还能拿吗?

    股票的年线如何看?股市有一个规律,即牛市的每一次调节在到达年线时

  • 中老铁路迎来银发族跨境旅游热

    【东盟专线】中老铁路迎来银发族跨境旅游热中新社西双版纳11月26日

  • 《五星出东方》:从文物到舞剧

    这是一场导演、编剧、演员都发愁的舞剧。导演和编剧愁的是如何让一

  • 冬季怕冷人群如何养生保健?哪些人适合服用膏方?

     冬季怕冷人群如何养生保健?特别怕冷的人,往往常见于女士、老年

  • 新野县法院发出《信用修复证明》 助企“重获新生”

    这份信用修复证明书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及时帮助我们修复了信用,打消

  • 广西一水库排干水后出现疑似古墓引游客打卡

    来源标题:广西一水库排干水后出现疑似古墓引游客打卡11月8日,记者

  • 铜梁区:学员深入企业乡村,见证发展成果

    11月6日,铜梁区2024年秋期主体班(第14期科级干部培训班)40名学员深

  • 本周生猪价格继续走弱,终端需求仍有提升空间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1月1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4 4

  • 中老铁路专列老挝香蕉开售

    随着北京中老铁路国际冷链专列将老挝香蕉送抵北京,昨日清晨,首批

  • 京津冀首个打私协作机制落地

    21日,京津冀海关缉私部门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河北雄安举行。该

  • 黄土高原长出“软黄金” 陕西打造羊绒百亿级产业集群|天天最新

    中新网陕西榆林10月19日电 (记者 党田野)从塞上驼城榆林市中心向

  • 旅游
    • ​西平县职教中心开展“义务剪发暖人心 文明实践展风采”公益活动|全球新要闻

    • 【世界报资讯】DAO组织谈其通缩模型引关注,BCH SHELL DAO社区SDD受关注

    • ​西平县应急管理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_每日讯息

    • 确山县新安店镇:党员群众齐参与 美丽乡村展新颜